鹿特丹市立图书馆和荷兰丹华文化教育中心举办汉语阅读活动

本报讯  《走进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庭园林中小树仙》《万圣节的大南瓜》《汉字与书法艺术》,这些中文书籍走进了鹿特丹市立图书馆课堂,老师和不同年龄的孩子们沉浸于阅读的快乐,体验汉字的优美。10月26日,在校长李佩燕和教务主任杨立红组织下,荷兰丹华文化教育中心(以下简称“丹华”)将课堂搬进了图书馆,汉语阅读活动在这里别开生面地进行,胡穗娟、李卫、张磊和王蕾四位老师给三个班的近60名孩子分别上了阅读和书法课程,以生动活泼的形式,让人在耳濡目染中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

这是丹华今年第三次走进鹿特丹图书馆。1月12日,丹华郑淑萍、李卫和胡穗娟三位教师采用公开课形式,以暨南大学出版社捐赠的中文书籍为参考,在鹿特丹图书馆精彩亮相,获得各方好评。首次汉语阅读活动的成功举办给了丹华师生信心,他们希望坚持并扩大这一形式。4月19日,作为丹华成立20周年庆典系列活动的序幕,由丹华牵线、暨南大学捐赠的汉语图书阅读区开幕式在鹿特丹图书馆举行(详见此前报道,点击打开链接)。

李佩燕(右二)、杨立红(左二)和丹华老师。

此次举办汉语阅读是为了配合10月2日到13日的荷兰儿童读书周活动。根据安排,学生需要在10月份阅读一本中文书籍或篇章,可以向家人或到鹿特丹图书馆去借。三年级以下学生口头汇报阅读内容,老师负责归纳;三年级以上学生每人写一篇读后感,从中选出优秀文章。《中华字经》两个班和初三班的学生则在鹿特丹市立图书馆举办阅读活动。“学生们对阅读活动非常积极,有的读后感写得很好,给人留下了很深印象。老师们精心准备,他们认真的教学态度让人感动。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阅读活动得到了鹿特丹图书馆的大力支持。”李佩燕介绍说。

从左至右:李卫、张磊和胡穗娟。

“我们很高兴,也很欢迎丹华在图书馆举办阅读活动,希望更多的人能够享受阅读的乐趣。”免费提供活动场地的鹿特丹图书馆负责人G.Leegstra说。“我们和丹华有着很好的合作关系。顺便说一句,图书馆的中文阅读区也很受欢迎,前来阅读和借书的不但有中国人,也有荷兰人和其他族裔的人,对中文感兴趣的人正越来越多。”G.Leegstra补充介绍。

G.Leegstra(右三)和李佩燕等合影。

胡穗娟老师以鹿特丹图书馆的《走进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为读本,向孩子们讲授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的一些习俗,如登高、敬老、赏菊等,并和大家一起学习《重阳敬老儿歌》,在潜移默化中介绍中国尊老敬老的优良传统。

李卫老师从《庭园林中小树仙》一书中种子发芽的过程开始,讲述了土豆的生长。然后和孩子们一起阅读中文绘本《万圣节的大南瓜》,并演出绘本中的情景剧。孩子们争相扮演女巫、南瓜、吸血鬼等不同角色,不但了解万圣节的习俗,而且知道了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张磊老师以从鹿特丹图书馆借的《汉字与书法艺术》一书为基础,向初中班的学生讲述了汉字的起源和演化过程,以及不同的造字方法,并介绍了书法历史上的三大行书和四大楷书书法家及其主要作品。

自幼喜欢书法绘画、作品多次参展、现为荷兰中华书画协会会员的王蕾老师向学生们讲述了书法中的基本笔画,并即席挥毫。

在丹华学校课堂的阅读活动中,学生们展示了自己阅读的书籍和写下的读后感。从赵嘉丽阅读的《木偶奇遇记》、王仁博阅读的《生死狙击之死神游戏》,到陈宇宁阅读的《花千骨》,学生们阅读的题材多样,兴趣广泛,都用共同的汉语表达了各自的感想。一年级梁海侠老师用《妈妈在哪里》的故事表演,进行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让阅读变得更加引人入胜。

cof

荷兰人是个热爱阅读的民族,除了每年10月份的全国儿童读书周活动,每年3月份还有全国读书周活动,以及其他各种阅读活动。调查显示,2018年,荷兰人平均每人读书7.2本,这比2017年少了0.5本,但比2016年多了1.5本。荷兰人平均每天36分钟用于阅读,位居欧洲第四,远高于欧洲人平均的28分钟。14岁以上的荷兰人中,83%的人去年至少阅读一本完整或部分书籍。“通过举办汉语阅读活动,希望更多的人加入阅读的行列,阅读中文,学习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从事教育工作整整50年、其中26年担任海外华文教师、2007年荣获国侨办颁发的“华文教育终身成就奖”的李佩燕最后说。